close

※ 引述《TACHIBANA.bbs@bbs.nhctc.edu.tw (禮部侍郎狼刃)》之銘言:
: ※ 引述《brahmacharya.bbs@bbs.wretch.cc (蟄居謹慎)》之銘言:
: :  1.孫策當時以一少年將軍,請出已在南北皆享盛名的張昭,此舉固然有尊賢之
: :   美,然而時人多少還會覺得這是有志者所當為。相較之下,一個被司空曹操
: :   所稱許為「天下英雄」的(此指雙方請人時的名氣,不以今日玩家的電玩數
: :   據來看),一個年近半百的左將軍,去拜見一個隱居青年(雖然有司馬徽等
: :   人打廣告,但名氣比張昭差遠了。),這份落差應該是相當受人注目的。
:  這是很重要的,劉使君請諸葛亮相比孫伯符請張公的難得,再加上劉備
:  長諸葛亮廿歲,張子布長孫郎十九歲。

此外諸葛亮在當時雖然"每自比於管仲、樂毅"
搞笑的卻是 "時人莫之許也"~
石廣元、徐元直、孟公威等三人雖然" 謂為信然 "
但是那也不過是同遊之間稱許之言 稱不上什麼享譽南北
而司馬徽與龐德公的稱許就基本上實難讓人避免掉"內舉不避親"的聯想
完全無法與張昭的名氣相比擬

: :  2.無論劉備之於諸葛亮,或者孫策之於張昭,都表現出相當的敬重(亦有
: :   說(吳歷)孫策臨終請張昭視情況可自取江東,寧維護事業而不願敗於
: :   家人之手。這段話倒是較少人提到,當然,這只出現在裴註裡。),
:  「策謂昭曰:『若仲謀不任事者,君便自取之。正復不克捷,緩步西歸
:  亦無所慮。』」當非純粹的客氣話,亦子布舉足輕重的旁證。

對內 張子布在孫策死時各種記錄看來都是群臣之首
對外 王朗之言:" 策勇冠一世,有雋才大志.張子布,民之望也,北面而相之.周公瑾,
江淮之傑,攘臂而為其將."
怎麼看起來張昭在東吳眾臣之中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

: :   然而較可惜的是,孫策的繼承人自己很有為,後來權力較為自主,而雖為英雄
: :   卻似乎相當喜歡議論。張子布在後期表現就相對地不大了。(至於赤壁事裴松
: :   之有說,未必是張昭之短,此不錄。)對比來說,劉葛始終推誠相待(至少,

或許因赤壁事及張昭的脾氣所然 張昭終不為相
也因此被孫權架空 張昭表現機會有限
相對說來 諸葛亮得以放手一為
而能成就更大功業 這也是兩人際遇不同所致

: :  許多人喜歡說「演義偏重劉備所以…」之類的話,實則未必盡然。演義以劉備方
: :  為主角,一代代繼承,沒錯,然而其他幾大陣營,該說的大體上仍然會加油添醋
: :  去說。(說「大陣營」是因為和故事主軸有關,反之如臧洪之義,因為前後皆無
: :  關,而遭到省略了。)簡單舉個例,吳國後期成長極佳的老將丁奉,在演義裡仍
: :  然很精采。這方面演義不會去省略他。另外又如劉備入蜀前,益州謀士的抗議,
: :  王累黃權等人演義也有鋪陳。再,蜀漢滅亡後演義敘事至太康之役結束,孫皓投
: :  降為止,羊祜陸抗故事,杜預「左傳癖」,這部分演義也都提了。(其先的步闡
: :  故事被略,很可惜。)其實演義和史傳的差別,也許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麼大。
:  《三國演義》非「說劉全傳」「葛家將演義」,歷史演義體小說有別於
:  英雄傳奇小說。

如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許褚裸衣鬥馬超 呂子明白衣渡江等雖是劉營的對台戲
描寫一樣精彩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的頭像
煢煢白兔東走西顧

煢煢白兔東走西顧

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