僅把找到的一些資料跟大家分享一下
在找夷州之前 我先把倭國看了一下
根據後漢書東夷列傳:" 倭在韓東南大海中,依山島為居,凡百餘國。自武帝滅朝鮮,使
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,國皆稱王,世世傳統。其大倭王居邪馬臺
國。樂浪郡徼,去其國萬二千里,去其西北界拘邪韓國七千餘里
。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,與朱崖、儋耳相近,故其法俗多同"
其實只有最後幾句比較重要 那就是
在當時來說他們認為 日本是在"會稽東冶之東" "與朱崖、儋耳相近"
根據這樣的說法 我們可以推論 對漢人而言
只要是東邊海島 他們都認為差不多 -.-a
否則日本怎麼會跟朱崖很近勒? 明明就差得很遠!!
再者 如果這樣的推論
表示基本上根據一些記載我們沒有辦法分辨出台灣日本琉球的差異
因為就漢人來說 這些地方"法俗多同" 所以很難找出其中的差異來分辨這些不同
後漢書中這樣記載倭國:" 土宜禾稻、麻紵、蠶桑,知織績為縑布。出白珠、青玉。其山有
丹土。氣溫,冬夏生菜茹。無牛馬虎豹羊鵲。其兵有矛、楯、木
弓,竹矢或以骨為男子皆面文身,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。
其男衣皆橫幅結束相連。女人被髮屈紒,衣如單被,貫頭而著之
;並以丹朱坋身,如中國之用粉也。有城柵屋室。父母兄弟異處
,唯會同男女無別。飲食以手,而用籩豆俗皆徒跣,以蹲踞為恭
敬。人性嗜酒。多壽考,至百餘歲者甚眾。國多女子,大人皆有
四五妻,其餘或兩或三。女人不淫不妒。又俗不盜竊,少爭訟。
犯法者沒其妻子,重者滅其門族。其死停喪十餘日,家人哭泣,
不進酒食,而等類就歌舞為樂。灼骨以卜,用決吉凶。行來度海
,令一人不櫛沐,不食肉,不近婦人,名曰「持衰」。若在塗吉
利,則雇以財物;如病疾遭害,以為持衰不謹,便共殺之。"
比照沈瑩臨海水土志:" 夷洲在臨海東南,去郡二千里.土地無霜雪,草木不死.四面是山
谿.人皆髡髮穿耳,女人不穿耳.土地饒沃,既生五穀,又多魚肉
.有犬.尾短如尾狀.此夷舅姑子婦臥息共一大,略不相避.地有
銅鐵,唯用鹿格為矛以戰,摩礪青石以作矢鏃取生魚肉雜貯大瓦器
中,以鹽鹵之,歷月所日,乃啖食之,以為上肴"
確實類相似
另外 根據後漢書東夷列傳:" 會稽海外有東鯷人,分為二十餘國.又有夷洲及澶洲.傳言
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,求蓬萊神仙不得,
徐福畏誅不敢還,遂止此洲,世世相承,有數萬家.人民時
至會稽市.會稽東冶縣人有入海行遭風,流移至澶洲者.所
在絕遠,不可往來 "
再者 根據梁書:" 俗皆文身.去帶方萬二千餘里,大抵在會稽之東,相去絕遠.從帶方
至倭,循海水行,歷韓國,乍東乍南,七千餘里始度一海.海闊千餘
里,名瀚海,至一支國.又度一海千餘里,名未盧國.又東南陸行五
百里,至伊都國.又東南行百里,至奴國.又東行百里,至不彌國.
又南水行二十日,至投馬國.又南水行十日,陸行一月日,至邪馬臺
國 "
這是當時的人要去日本的路程 難怪他們會拿來陸運上的距離來推算應該在海南島附近
但又說大約在會稽東冶之東
如此來說也符合夷洲的位置
而根據隋書倭國的記載:" 明年,上遣文林郎裴清使於倭國.度百濟,行至竹島,南望羅國
,經都斯麻國,迥在大海中.又東至一支國,又至竹斯國,又東
至秦王國,其人同於華夏,以為夷洲,疑不能明也.又經十餘國
,達於海岸.自竹斯國以東,皆附庸於倭."
單就以上的敘述看來 夷洲也很有可能根本就是日本島群中的一部份
當然 這是因為我們都相信史書記載的夷洲都是同一個
倘若不是 在整個西太平洋島弧都有可能是當初所去的夷洲
- Dec 02 Sat 2006 18:54
Re: 吳軍到外海發現臺灣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
留言列表

